您的位置: 首页 > 十年磨砺、铸就辉煌 > 院庆动态 >> 正 文

十年大气:为梦想插上翅膀的“兰大造”

【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 发布日期:2014-09-23 | 【选择字号:
十年图志十年少,兰大为美兰大造。
十年,大气有所为;百年,兰大有所美。2014年9月27日,大气科学学院即将迎来十年华诞。十年来,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学生就业工作。2014年,学院毕业生6月底就业率达94.4%,连续近10年一次就业率超过90%。大气科学学院“就业好”在校内外得到广泛认可,气象科学的“兰大造”因其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得到了全国同行的充分肯定。“兰大造”不仅成为大气学院、更成为整个兰大引以为荣的就业品牌。
 
局校合作,打造高质量就业绿色通道
“学生在找工作之前不了解气象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很多单位也对所招聘的学生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是全国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如何才能在这一问题上有所突破呢?
十年来,大气科学学院通过与中国气象局及其全国各省区气象部门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合作平台和科普宣传、社会实践团队,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面向气象部门一线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更早了解单位的用人需求,掌握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从而在用人单位的严格筛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就业。
2002年9月20日,兰州大学与中国气象局正式签署局校合作协议,2003年与中国气象局共建“大气科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家气候中心签署了“共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协议,与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建了“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十年中,大气科学学院与甘肃、青海、内蒙、宁夏、吉林、辽宁、陕西等省区气象局开展广泛合作,挂牌成立教学实习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开展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最新技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从一线气象部门聘请一批高级研究员担任学生指导教师,并鼓励、组织学生进入气象部门业务岗位实习,使学生零距离感受业务单位的要求和文化。在十年局校合作过程中,学院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加强交流、拓展合作,广开路径,积极推介毕业生,打造出了一条气象人才高质量就业的绿色通道。
十年间,局校合作的广泛开展促使学院不断探索“兰州大学气象部门专场招聘会”的有效举办方式,深入发掘优质就业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和行业带动探索就业工作新路径,提高学生签约成功率。针对2014届毕业生,学院气象部门专场招聘会先后邀请了相关省、区、市气象业务部门、民航空管、企业公司等30余家单位,提供近300余个岗位来学院进行现场招聘,先后有超过800名毕业生参与了招聘会的双向交流,部分同学当场签约,收效良好。
 
平台拓展,全方位助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就业竞争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学生成长的平台很重要。”针对用人单位对气象人才的要求,学院在多年人才培养过程中摸索出一条“以实践促推广、以交流促发展、以品牌促提升”的多元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之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气象中国行,以实践促推广。学院策划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行”系列活动,即利用假期组织优秀毕业生赴国内多个地区、城市开展就业推介和实践活动,向用人单位展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学生的风采。仅在2014年暑期,学院就组织了17支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队赴山东、四川、广东、云南、福建、辽宁、河北、重庆、河南、江苏、西藏等省区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并与当地气象部门深入交流,推介毕业生,开展就业合作。十年来,大气科学学院组织了近百支这样的社会实践团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省份,这种集气象科普宣传与就业推介于一体的社会实践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兰大大气科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校际合作,以交流促发展。十年发展过程中,大气科学学院极为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交流成长搭建平台。2014年,在学院建院十周年之际,兰大大气学院联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师生组织了为期一周的综合野外实习活动。两校师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省、市气象部门进行参观学习,并在沿途进行大气科学实地观测。这为促进西北地区高校与华东地区高校之间的校际互动,提高两地大气科学学术文化交流的合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气象人才的培养拓宽了平台。
气象活动月,以品牌促提升。十年中,学院以纪念世界气象日为主题,在每年3—4月份开展全校范围内面向全社会的气象科普教育系列活动——气象活动月——已成为校内外辐射西北青年的科普宣传品牌活动。“春蕾杯”气象科普知识竞赛,“时有四季、气象万千”气象专业知识竞赛覆盖到了全体本科生,已成为校园知识竞赛类品牌活动。近年来更突显兰州大学国防生培养特点,将“军事气象”中实践性强的观测、实验项目引入竞赛,提升了参与性与挑战性。十年来,气象活动月更加注重内涵提升与品牌凝练,注重将大气科学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相结合,打造大气科学立体化学科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经典赛事。
自主就业能力提升是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表征。“就业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及格不是目标,优秀才是我们的追求所在。”十年来,学院将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以致力于提升学生自主就业能力为基础,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平台的拓展,学生自主就业理念与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面前,大气科学学院转守为攻,鼓励和引导优秀毕业生自我推介、自主就业,将自身风采零距离地展现在用人单位面前,探索出了一条拓展学生就业市场、丰富就业渠道的新途径。近年来,学院毕业生自主就业一次签约成功率大幅度提升,“学院搭台,学生唱戏”使得大气十年好戏连连,学生自主就业信心显著提高。
 
内涵式发展,就业质量提升是关键
“就业率不仅要从数字上看,更要从就业质量上看。”在毕业生高就业率的数字面前,学院保持头脑清醒,以提升就业质量作为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而什么才是就业质量提升的关键?
面对全国范围内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清晰地认识到:“就业质量提升与学生培养质量密切相关。”为此十年来,大气科学学院秉承着“学笃·时宜·风正·人和”的院训,以“质量立院、特色强院、文化兴院”的办院理念,围绕“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争创一流”的办院目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有力举措,致力于将学生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提升相衔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高质量的学生培养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十年发展历程中,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大气科学基本理论、气象环境预报和军事气象保障的精英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目标,科学研究、调整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学院已成为国家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和军事气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学院固本培元,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锐意进取、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生培养的人力资源基础不断提升。学院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此外,学院大力推进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在争取教育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先后得到了“211工程”、“985工程”平台建设经费、教学实验设备费等约3500万元,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建成了国际知名的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Ka波段云雷达观测系统、激光雷达系统、微波辐射计、边界层湍流梯度观测系统、辐射观测系统、气溶胶观测系统、大气成分监测系统等一系列国际先进的观测实验仪器设备。2013年建成了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目前学院拥有专业实验室和科研用房6500平米,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场20万平米,气象观测场1万平米。
十年磨砺,十年辛苦,十年付出,十年进步。十年来,高质量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全院上下协同一心的育人目标所在,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已经得到了全国范围内同行的广泛赞誉。而学院倾心于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换来的是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
 
守望家园,西部建设生力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如一位多年来致力于大气科学发展的专家所言,兰州大学的大气科学,是在我们国家西部的荒漠中成长起来的。而在西部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大气学子,经历了百年兰大沧桑,经历了大气科学荒漠中的绽放,他们对大气、对兰大、对西部有着别样的热爱。
十年来,学院大批优秀毕业生毅然决然地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他们散布在西部地区建设的一线之上,为西部地区气象事业发展,为祖国边疆国防建设奉献着青春与力量。据统计,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每年培养的学生有50%以上选择留在西部地区工作和深造,大气科学的国防生更是在西部偏远地区为祖国的边疆国防事业挥洒青春的汗水。
2013年8月18日,李克强总理视察我校时指出,“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和边远地区就业和创业。如果兰大这样做,则会带来放大效应。大学生们不仅能得到锻炼和磨练,并能带来当地的经济效益。”大气学子将总理的鼓励铭记心间,将中国梦、西部情牢记心中,在兰州大学扎根西部创一流大学的理念引领下,义不容辞地做着兰大支援西部建设的排头兵。“孔雀未必东南飞,西北可安家。”已经成为大气科学培养出的学生们的执着信念。
 
倾心服务,为每一位毕业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十年来,大气科学学院坚持“全程抓培养、全程抓就业”的理念,组织学生全员化就业实习、实践,调研整理用人单位信息库。针对学生就业,学院及时做好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预期;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面试礼仪及着装指导,简历制作指导等各类讲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提高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院开通了针对各类就业问题的QQ群、飞信群、公共邮箱等多种信息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学院的辅导员和毕业生就业助理针对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能力进行分类指导,利用网络渠道对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对学生绝不轻言放弃”已经成为扎根在大气科学学院每个辅导员心中的信念。
为了“让每个想就业的学生,尤其是家庭困难学生都能找到工作”,大气科学学院毕业班辅导员从帮助学生修改简历做起,帮助每一名学生分析在就业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定期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指导。通过完善的体系和悉心细致的服务,大气科学学院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就业的目标。
    十年来,学院还积极探索“营销手段”推介毕业生,通过对毕业生的“售前行销”和“售后服务”,不断打造“就业明星”,推动毕业生品牌效应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学院组织已就业的部分同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开展了“毕业100天的经验交流”,在“人人网”发布了“全球尺度—写在毕业100天”交流心得多篇,从气象、民航、考研、出国等多个角度全景式、深度全息地介绍了毕业成长经验。
此外,学院还特别注重发挥校友资源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借助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择业服务。通过对行业内校友的探访与联系,积攒资源,连续多年成功推荐众多毕业生在行业内知名单位就业。学院还建立毕业生定期回访制度,积极了解就业同学在现有单位的工作和发展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合作、推介优秀毕业生做足功课。
 
品牌塑造,全院上下齐动员
“就业也要有品牌效应,要想有高质量的就业,就要有树立品牌的意识。”
十年历程中,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生的就业工作,明确指标,狠抓落实,构建了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员参与、分类指导、齐抓共管助力学生就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学院领导、全院教师在与国内外科学研究机构、气象业务部门开展合作交流的同时,特别注重塑造“兰州大学”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对毕业生的推介,利用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毕业生既往在相关单位部门的优异表现,在业内日渐形成了气象人才“兰大造”的良好口碑。人们都说,大气科学的毕业生身上“有着荒漠立身的大气人矢志不渝的科学精神,有着西部自强的兰大人百年厚重的人文情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今天,“兰大造”已经成为气象科学的知名就业品牌,也成为百年兰大引以为荣的就业品牌。而“兰大造”三个字,也已成为鼓舞一代大气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不朽动力。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人和时宜、业有所成。在今天,“学笃 ? 时宜 ? 风正 ? 人和”的院训一直在气象学子的心头萦绕,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大精神却已随“兰大造”们的脚步被带到神州大地。历千辛万苦、道千言万语、尽千方百计,十年大气人,从未曾停止过为梦想插上翅膀的努力。兰大造人,兰大造心,大气科学亦深知就业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站在十年的里程碑面前,大气科学学院将一如既往地用“创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助力学生的就业发展,将牢记李克强总理和袁贵仁部长对就业工作的指示与希望,将乘着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的春风,用责任和使命、用青春与理想,凝心聚力,去书写大气人执着追求的大气梦,为和谐奋进的兰大梦,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阔步前行。

版权所有: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地址(Add):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观云楼1721

邮编(Postcode):730000

电话(Tel): +86-931-8914276,8914277,8914278

传真(Fax): +86-931-8914277

E-mail:dqy@lzu.edu.cn

Copyright ©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管理员张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