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 文

探索未知,塑造未来:加入《大数据应用-数字与智慧地球》微专业

【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 发布日期:2024-05-07 | 【选择字号:
在这个由数据驱动的新时代,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和地球科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退化、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我们急需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需求,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开设《大数据应用-数字与智慧地球》微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地球系统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新能源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未来人才,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1.揭开《大数据应用-数字与智慧地球》微专业的神秘面纱,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
勇探未知,共塑未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地球人类在未来可能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包括极端灾害、能源匮乏、生态失衡……这些全球性问题需要新一代的思考者、创新者和解决者。《大数据应用-数字与智慧地球》微专业正是为了培养能够面对这些挑战,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球。这一切知识和技术,将为我们提供解决地球问题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创新驱动变革:在微专业学习过程中,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行动的指南。我们鼓励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索、实验和实践,通过科技的力量驱动社会和环境的变革。
跨学科学习:在这里,地球科学遇见大数据和AI。我们提供跨学科学习平台,让你在理解地球复杂系统的同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工具。
前沿技术接触:接触和学习最前沿的大数据和AI技术,以及它们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我们帮助你站在时代的浪尖,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大数据应用-数字与智慧地球》微专业课程介绍
《大数据应用-数字与智慧地球》微专业由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组成,涵盖了地球科学、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多个领域。这些课程不仅提供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激发。学习本微专业,学生将能够:掌握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学习人工智能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如气候变化预测、资源管理等;获得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理解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创新思维,学会使用科技手段解决环境和社会面临的问题。
微专业包括以下几门核心课程:
1)《地球科学人工智能技术》36学时:介绍AI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包括数据驱动的气象大模型、灾害预测等。
2)《人工智能与自然灾害》36学时:学习使用AI技术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3)《Python在地球科学中应用》36学时:系统学习Python语言,并探讨其在地球科学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中的应用。
4)《创新方法TRIZ及其环境科学中应用》36学时:通过学习TRIZ创新方法,培养解决环境科学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5)《地球环境健康预测预警和应对》36学时:深入了解环境变化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掌握预测预警技术,为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6)《气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中应用》36学时:研究如何利用气象大数据和AI优化新能源开发与管理。
7)《数字地球无人机监测技术》18学时:探索无人机在环境监测和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课程师资: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工程师2名,管理人员2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4名;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人。教学团队以教学名师为核心,以中青年为骨干,学术各有所长具有极强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教学团队。
招生对象:微专业面向兰州大学全校在读大一、大二全日制本科生招生,每年计划招收30人,欢迎对地球系统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学制:微专业学制2年,共开设7门课程,总计10学分,修业期满且成绩全部合格者,由兰州大学颁发《大数据应用-数字与智慧地球》“微专业”证书。
3.报名时间:2024年3月30日-2024年5月15日
联系人:管老师,QQ微信号:985020739,或者通过扫码方式进微专业报名微信群。
首次开课时间为2024年5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课程教学活动安排在双休日或小学期进行。
结语:《大数据应用-数字与智慧地球》微专业反映了我们对于地球未来的关怀和对于科技进步的追求,它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科学、实现自我价值的大门,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备高度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欢迎各位同学的加入。

版权所有: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地址(Add):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观云楼1721

邮编(Postcode):730000

电话(Tel): +86-931-8914276,8914277,8914278

传真(Fax): +86-931-8914277

E-mail:dqy@lzu.edu.cn

Copyright ©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管理员张卫东